厚植绿色家底持续“生态领跑”——贵州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

慧聪环保网 2023-07-06 11:58 来源:贵州日报

赤水河畔,绿意盎然。夏风拂过132万亩竹海,碧波荡漾。满山翠竹,不仅成为赤水人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也助力长江上游构筑起了一道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

今年6月18日是第七个“贵州生态日”。当天,省委主要领导在开展巡河巡林活动时强调,在做好“绿水青山”前半篇文章的同时要做好“金山银山”后半篇文章,持续植绿、增绿、护绿,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休闲旅游等新业态,让森林资源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今天的贵州,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

站在赫章县海雀村的高处远眺,群山葱茏。曾经,这里山秃水枯,“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山边边”,1988年,森林覆盖率不足5%。

海雀人绝处求生决战贫困,书写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蝶变传奇”——历经30多年的艰辛努力,如今该村拥有林海1.37万亩,全村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7%。

“当年种下的树木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还给群众带来了实在的经济收益。2021年和2022年,我们村获得的国储林补助就达600多万元。根据村民的入股协议,我们把钱分到各家各户,最低的人家有一两万元,最多的人家有16万元。”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均福介绍。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村民还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旅游等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此外,水电路讯全面畅通,文化广场靓丽宽阔,房前屋后栽花种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33元。

厚植绿色底色,提升生态颜值。

新时代十年,我省退耕还林实施面积达1695万亩,石漠化治理累计治理1.31万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和实施退耕还林面积居全国第一。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81%,空气、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成为中国绿色最浓的地区之一,远高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今天的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山地公园省”成为近悦远来的宜居家园、旅游乐园、乡愁故园——

让城市拥抱森林,让生活更加美好。目前,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黔南州荣膺“国家森林城市”。

守护“地球之肾”,多彩贵州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贵州已建成湿地公园53个,湿地美景广受游客喜爱,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致。

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与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省已有14个地区累计拥有16张这样的“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

“碳票”变“钞票”

碳票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一片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身份证”。

今年6月15日,毕节市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林业碳票交易项目——《大方县众心种植专业合作社9807.6吨毕节市林业碳票出让》顺利完成,项目最终以60元/吨的单价成交91吨。

去年2月15日,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在黔西市发行,由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据测算,这张林业碳票覆盖3.3万余亩树林,碳减排量13.573万吨,预计可实现碳交易价值305万元左右。

这张林业碳票很快成功变现。3月25日,贵州银行毕节分行通过“林业碳票质押+保证”方式,向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游劳务承包方毕节市农投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授信500万元贷款额度,首次放款200万元到账,为碳票流通融资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目前,我省通过探索“林业碳票”模式,已开发林业碳票8张,完成林业碳汇(碳票)授信5.08亿元、放款1.73亿元。

单株碳汇项目是我省的创新探索。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让老百姓实现了“种树卖空气”。“我家自2020年被列为单株碳汇项目实施户以来,每年收益上千元,让我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江县加鸠镇党郎村村民杨金桥说。

到今年1月底,贵州省单株碳汇项目共完成35个县11920户的单株碳汇开发,累计开发474万余株,年可售碳汇量4747万千克,年可售涉及开发金额1424.1万元,累计售出株数448.2万株,购碳资金总额达1344万余元,户均增收1100余元。

绿色探索,步履不停。全省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在赤水设立,首张森林遥感碳汇指数保险试点落地龙里林场,首单草原保险落地关岭,毕节市成功入选全国18个林业碳汇试点市(县)……

今日贵州,绿水青山正成为“幸福不动产”,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不断提升。

生态价值加速“变现”

盛夏,雷公山青山连绵,满眼皆绿。

方祥乡陡寨村村民杨昌明说:“山上这些树还是和以往一样,不过现在变得值钱了,我们看它们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方祥乡地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里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村民的山林被列入重点生态区范围,禁止采伐。为解决生态功能区林农“造林不变现”问题,贵州于2018年启动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工作。

“通过人工商品林赎买,每亩山林林农可获得4800元补偿,村委会可获得200元补偿。”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该保护区实施重点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试点工作面积990亩,兑现资金500万元。2022年,实施1000亩,兑现资金505万元。

去年,杨昌明家的44.9亩林地,通过赎买拿到了21万元补偿。有了这笔钱,他家还发展了4亩茶叶、7亩生态稻,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2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2960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035亿元。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贵州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印发《贵州省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4%、林业碳汇试点建设面积达到100万亩、林业碳汇开发总规模达到500万亩。

启动建设贵州林下经济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林下经济政务、市场、金融服务系统和林下经济一张图。

开展赤水、大方、江口、雷山、都匀5个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