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涝北旱”回归 今年盛夏特大洪水会来吗?
6月以来,正当我国北方地区遭遇极端高温困扰之际,多地也迎来了强降水。截至目前,共发生4次暴雨过程,并累计发生7次强对流天气。
其中,陕西省汉中市7月1日以来出现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具有复杂性、极端性、突发性,致灾性特强。部分区域气象监测站小时雨强刷新了该站历史纪录,日降水量排位达该站历史纪录前5位。
汉中市气象台台长黄笑颖日前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空槽东移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导致。
“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为这次的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高空槽和冷空气又提供了动力条件。” 黄笑颖表示,巴山的地形抬升作用也对此次过程起到了增强作用。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盛夏,全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阶段性强降水、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灾害较重。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预计7月,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黑龙江大部、吉林、辽宁、江苏、上海、浙江北部、安徽、江西北部、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庆东南部、四川西部、贵州中东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新疆西南部等地将偏多2—5成。
进入6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往往偏南偏强,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此前告诉记者。
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不利于汛期雨带移动。周兵认为,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背景是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过去三年,尤其是2021、2022年,我国降水相对而言出现了‘南旱北涝’的情况,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降水传统意义上‘南涝北旱’的回归。”周兵表示。
周兵补充道,今年盛夏,我国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在厄尔尼诺发展加强背景下,今年盛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淮河流域东部、长江流域下游、太湖流域、珠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左右,可能出现较重汛情。
针对厄尔尼诺现象,专家表示,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路径西太平洋较南海更为活跃,活动中心偏东偏南,活跃范围包含日本海及其以东洋面,影响南海及华南南部的台风偏少。
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热带气旋编号3个,生成或影响我国的台风数量并不多,这与厄尔尼诺有关吗?
“这与厄尔尼诺没有直接关系。”贾小龙解释,因为上半年生成偏少,既有厄尔尼诺年,也有拉尼娜年,且正常年份居多。与常年相比,偏少1个,在一倍标准差范围之内,并不算特殊。
贾小龙表示,预计7月后期,副热带高压位置北抬后,热带气旋活动会迎来活跃期。盛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数为6—9个(常年同期为9.4个),其中有3—5个登陆我国(常年同期为4.2个)。盛夏热带气旋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可能影响我国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阶段性强降水可能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日前,水利部多次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气象预警,提醒可能因局地短历时强降水引发山洪灾害。
周兵提示,此次厄尔尼诺至少将持续8至10个月,南方降雨量增加,还需警惕南方城市出现内涝。
针对农业生产,南方降水对农田增墒蓄墒和农业蓄水有利,但也可能造成部分地区农田渍涝灾害和花期早稻“雨洗禾花”。此前,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首次联合发布早稻“雨洗禾花”风险预警。
专家建议,针对有涝渍风险的农田,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疏通沟渠,保持排水畅通,并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