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蒙草生态召开
慧聪环保网2020年10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蒙草生态种业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武强,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王治国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赵学勇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赵廷宁教授、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张树礼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闫旭东正高级工程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乔文光教授级高工等7位专家,以及项目主管单位内蒙古科技厅领导、项目7家合作单位80余人参会。
该项目为2020年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由蒙草生态公司牵头实施,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团队,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家联手攻关”。
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白中科作为项目负责人,首先就项目立项背景、研究计划以及课题分解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他强调,项目应基于内蒙古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2021—2035年)》等的重要生态功能定位,根据新时期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的要求,从更丰富的科学内涵、更具体的目标设定、更精准的过程管控、更先进的技术筛选、更适用的标准建设,研制对内蒙古煤矿区“宏观层面可指导、中观层面可控制、微观层面可操作”的生态修复技术。项目应主要围绕内蒙古草原矿区“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的特点和难点,通过“评价、筛选、分离、剔除、验证”等环节,加强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拓展矿区生态大数据平台,优化组装出先进适用的本土化、可复制的生态修复模式。
在随后召开的课题实施方案论证会上,项目五大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课题组的实施方案,专家组进行集中评议、论证,一致认为各组的实施方案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可行性较强,并针对实施细节进行讨论、给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会上,内蒙古科技厅社发处处长宝伟君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科技兴蒙”行动的重要部分,“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关于矿山修复领域的科技重大专项,对破解矿山环境治理技术难题意义重大。该项目从启动实施、方案论证到中期检查、后期验收等,都将参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办法和模式,希望这一重大专项的实施,不仅能为北疆生态环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还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批矿山修复技术、标准和模式,在全区、甚至在其他省市进行推广和示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武强表示:“可持续、高质量的社会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内蒙古科技厅设立的这一重大专项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不仅对内蒙古这一矿业大省意义重大,乃至对全国的矿山生态修复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相信该项目在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下,能深度结合理论与实践,在解决内蒙古的矿业工程活动与生态修复矛盾中做出特色,成为产学研用的典型示范。
据了解,蒙草生态20余年来已成功修复矿山边坡3688万平方米,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创新发明的植生毯、生物网格等已被广泛应用,成功申请20项矿山及边坡修复专利,编制、发布《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等多项地方标准,总结出了一套可持续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机等新兴技术,形成集“矿区植物种质资源、生态大数据、绿色智能修复、恢复效果监测评价与管护”为一体的内蒙古典型矿区绿色智能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体系,建立样板示范区并进行技术检验和示范”。为了更好的共享矿山修复实践经验、破解矿山修复难题,蒙草生态在该项目获批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自筹资金、加大科研投入,出资出智、融合政企研资源,积极探索总结矿山生态修复、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共同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