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症固定污染源 环境执法走进依证新常态
慧聪环保网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谓“一证式”管理,是一种旨在扭转此前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多龙治水”局面的管理模式,明确将排污许可证作为企业生产运营期排污行为的唯一行政许可。当前,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正式落实到日常管理层面。
湖南颁发全国首批有色行业排污许可证,天津11月起钢铁、水泥行业排污须持证……全国统一编码的新版排污许可证,正在各地逐步推开。这也意味着以后企事业单位须持证排污,一企一证,不得无证排污。据介绍,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推开后,环境管理将全面进入依证监管时代。
企事业排污单位是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和减少企事业单位排污,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至关重要。而抓住固定污染源实质就是抓住了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和关键。早在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我国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企事业单位须持证排污。
所谓排污许可,即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许可,是以许可证为载体的、对固定污染源的全生命周期实施“一证式管理”的制度。按照部署,火电、造纸行业企业的发证工作率先启动,2017年将完成“大气十条”“水十条”重点行业及过剩产能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排污许可证还实施全国统一编号。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省(区、市),其辖区内企业所持有的排污许可证都是全国统一编号。
环保部将依法制订并公布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考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生产经营者,确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业类别。据介绍,截至2017年8月,造纸和火电两个行业已经完成了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全国共核发5100余个。另据《方案》要求,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许可证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三方面。根据《方案》,排污许可证中明确许可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排放去向等事项,载明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要求等相关内容。其中,排污许可证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以及依法逐步纳入的其他污染物,同时,按行业分步实现对固定污染源的全覆盖。
也就是,新的排污许可制使得环境执法更加精细,更加方便,“一证式”管理的特点更加突出。相对于老版排污许可证,新版排污许可证不仅内容丰富了许多,更重要的是,环境监管将全面进入“一证式”管理时代。同时,新的排污许可制使得环境执法更加精细,更加方便,“一证式”管理的特点更加突出。
相比形式上的变化,环境监管体制的变革更值得期待。以往由于监管力量有限,往往只能针对主要污染物,有了许可证,将把有标准要求、且有监测及统计手段的污染物逐步纳入,实现对更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全面实施,将构建起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通过衔接环评制度,整合总量控制制度,为排污收费、环境统计等提供统一的污染排放数据。
对于排污企业来说,排污许可制度将为企业减负,减少行政许可的环节,企业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出于不同目的报不同的排污数据。如果企业通过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改造升级等措施,污染物排放量低于购买量,可以按照规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或者通过进行政府回购来储备排放量。
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看来,排污许可证制度带来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工业污染的治理,企业不加大投资可能会达不到要求。国内机构认为,持证排污全覆盖的时间表确定,将使82个行业的集中度大幅提升,一些环保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将凸显竞争优势。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