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步入上行周期 多重利好牢筑“黄金时代”

慧聪环保网 2017-09-22 16:02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慧聪环保网 在走过几年的萧条期之后,光伏行业终于从去年开始走上坡路。业界普遍认为,2017年是光伏行业一个明显的增长拐点,行业基本面显著提升。

进入2017年,我国经历了光伏电站最大规模的抢装潮。根据中电联近日发布的《2017年1月份—8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8月份,全国新增光伏发电38.28吉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6.49吉瓦;8月份全国光伏并网容量为3.36吉瓦。由此可见,光伏行业在2017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量24.4吉瓦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182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如此巨大的光伏电站市场,自然带动了产业发展。据人民日报近期报道,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多晶硅产量约19.4万吨,同比增17.6%;硅片产量超63GW,同比增31%以上;电池片产量超49GW,同比增19.5%以上;组件产量约53GW,同比增15.7%以上。

在经历了“6·30”(6月30日后补贴下调)后,这一快速增长势头仍然没有减弱。其中,仅在8月份,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就达到了1.4吉瓦。相对于此,地面电站项目达到1.9吉瓦。众多光伏资深人士指出,我国光伏市场结构正逐渐由地面电站转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上半年延续了2016年的发展态势,呈现出规模增速快、产能布局优、应用市场活、产业化水平高的特点。

其中,尽管户用光伏产品、安装、并网标准缺失,发展良莠不齐等问题仍然存在,但户用市场爆发,必然会为中国光伏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分布式光伏还拥有国家20年的补贴支持,在集中式电站电价不断下调和弃光限电的情况下,分布式优势明显。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预计,分布式全年将突破10吉瓦,2017年是真正意义上的居民分布式光伏爆发元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光伏产业仍然面临产能过剩,一些企业经营依然面临压力,但总体看,已从谷底爬了出来。据中国电力报报道,梳理近期光伏企业发布的半年报,在光伏行业整体向好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净利润都有所增幅。科华恒盛、方大集团的净利润增幅在一倍以上;拓日新能、科士达等10家公司净利润增幅在30%—90%。

与此同时,光伏行业技术进步正在加快。随着规模效应导致成本不断降低,创新带来能效和产品改善,补贴要逐步退坡是必要的。通过持续的光伏制造成本下降和转换效率提升,预计2017-2018年光伏将提前实现用户侧的平价上网(即光伏上网电价低于售电价格),到2020年将实现发电侧的平价上网(即光伏上网电价低于火电上网电价)。平价上网是推动光伏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领跑者计划、扶贫项目、分布式市场、海外市场等需求都会落在第三季度,下半年光伏市场不太会出现断崖式暴跌。根据调研,2017年“6.30”抢装期过后,进入7月份光伏需求和产品均价均未出现市场此前预计的显著下跌,多晶硅价格甚至出现小幅上涨,主要光伏制造企业的订单已经排满至9月。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调研员邢翼腾透露,下一步最主要是推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扩大多元化应用,降本增效,充分发挥国家补贴的作用。瑞银预计,下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将在去年同期产能基础上增长超过15GW,从而有望推动全年新增装机接近40GW。进入上行周期后,光伏产业链上整合最充分、供给过剩程度最低的环节将最为受益,主要是上游企业(多晶硅/硅片)和光伏玻璃制造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